返回

贬妻为妾后,渣夫全家跪求我原谅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00章 惨烈的战报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第一百章惨烈的战报

    这显然是边关直送到兵部,再由兵部递交入宫的战报原版,上面的字迹都是边关监军亲笔所写,每一处细节都可能隐藏着关键。

    沈玥顾不上身在何地,集中所有精神,仔仔细细地看,争取记住上面的所有信息。

    她知道,她很难再有第二次看这封战报的机会了。

    战报写的很长,内容十分庞杂。

    正如沈玥一开始所想,战报上清楚写明了这一战的前因后果,包括战事过程、参战人员、兵马损失、边境情况等等,都写得十分详尽。

    沈玥费尽心思想知道的一切,都在这封战报里。

    看完之后,她浑身冰凉,眼眶不自觉红了透。

    这一战的起因很简单,边境蛮族得知主帅沈观山父子回京,突袭边境定康城,来势汹汹。

    定康城监军窦元武立即领兵作战,与蛮族交战数次,不料竟迟迟不退,蛮族兵力还越来越多,大有攻城之相。

    窦元武立刻八百里加急,给远在京城的沈观山送去边关急报,请求主帅即刻返回边关坐镇。

    沈玥立刻想起,自己大婚前半个月,父亲沈观山曾接到一封急信,然后便匆匆带着三个儿子离京,连自己的婚礼都没来得及参加。

    这似乎与战报上提到的加急军情,对应上了。

    但战报随后的内容,却让沈玥难以置信。

    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:沈观山父子返回边关后,蛮族立刻退兵,往草原逃窜。沈观山作为主将,当即决定带兵追击。

    监军窦元武担心有诈,曾劝阻沈观山放弃追击,但沈观山坚信自己的判断,立功心切,执意带着定康城中五万守军,连同三个儿子一起,追出城外。

    悲剧就此发生。

    蛮族是假意撤退,在距离定康城十里外的龙甲坡上设兵埋伏。

    沈观山父子四人,连同五万边军,全部战死!

    蛮族立即反攻,携胜之势杀向定康城。

    定康城原本有八万守军,被沈观山带走五万,剩下的三万余兵力,只有一半是正规边军,剩下一半全是经验不足的辅军。

    沈家父子战死的消息传来,定康城中群龙无首,军心惶惶,根本不是来势汹汹的蛮族的对手。

    定康城因此失守。

    窦元武无奈之下,带着剩余兵力逃往后方的洛城。

    但没想到,蛮族卑鄙狡诈,在占领定康城后立刻放出消息,宣称他们生擒了沈观山,只要交出剩下两座城池,便能换回大燕主帅。

    边境三大城池,定康城是最前线的重城,也是最庞大坚厚,直接与草原相连的城池。

    在它身后还有两座城,一座是东边的临潼城,一座是西边的洛城。

    三座城池在舆图上,就像是一个三角形,四周还散落着大量的村庄和小城,任何一座城遇到蛮族袭击,其余两城都能在短时间内赶到支援。

    而且,每一座城池都驻守兵力超过八万,合在一起便是边关二十五万重兵,牢牢守住边境线。

    在三座城池之后,才是大燕的第二道防线,嘉南关。

    也就是现在正在和蛮族交战的地方。

    窦元武带领残兵退向了洛城,而蛮族对外散布的假消息,却是朝着临潼城而去。

    临潼城的守将高阳平,是沈观山多年的老部下,得知主帅被擒怒不可遏,当即就要带兵前去营救,夺回定康城。

    而已经到达洛城的监军窦元武得知消息,立刻急令高阳平不得轻举妄动,担心这是诱饵。

    但高阳平救人心切,不顾军令,执意要带兵前往。

    窦元武身在洛城,无法亲自阻拦,只能传令给临潼城的副将吕兴德,以监军的身份强令他不得出兵。

    所谓监军,其实就是皇帝指派到军中,监察军队动向的特殊官员。

    相当于皇帝御史,可以直接上报皇帝。

    监军平时不直接掌握兵权,也不领兵作战,但是在紧要关头,却拥有先斩后奏之权,寻常武将只能听令行事。

    作为主帅的沈观山一死,边关守将群龙无首,窦元武这才以监军的身份,代为发令。

    副将吕兴德听从了他的指令,强行扣下军队不发,与守将高阳平发生激烈冲突。

    最后,高阳平带着少量亲兵,孤身直奔定康城,誓要救回被抓的主帅。

    但结果显而易见。

    高阳平再次中了蛮族诱敌之计,带去的亲兵连同他自己,全部被蛮族埋伏绞杀。

    而蛮族得知他是临潼城守将,顿时抓住机会,带兵直攻临潼城,想趁着临潼城中无人坐镇的机会,再下一座城。

    虽然当时,副将吕兴德仍然带着兵力守在临潼城,但他本身守城经验不足,难以服众。蛮族大将更是用长枪高举高阳平的头颅,在城外叫阵,猛攻城门。

    临潼城的守军骤然看到将军/头颅,大受打击,军心涣散,吕兴德无力回天。

    临潼城由此失守

第100章 惨烈的战报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